太阳贵宾会3537(集团)有限公司-The Best Website

新闻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前沿资讯
前景可期丨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临床效果突出
2020-12-23 13:22
来源:admin
阅读数:102

1、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英文Autoimmune Disease,简称AID,其总体发病率约占全世界人口的3%~5%,我国也大约有4千万人口罹患此病,其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有些自身免疫性疾病还会伤害到婴幼儿,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

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系统是认得出“自己人”的,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免疫反应和攻击。当机体受内外因素或遗传因素影响,免疫系统就失调了,形象地说,就是自己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而攻击自己身体里面的健康细胞,不仅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还会导致组织器官损伤或者功能障碍,这类疾病就叫做自身免疫性疾病

2、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极为庞大,目前已识别非科学性定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超过80多种,许多常见疾病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一型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荨麻疹、自身免疫性肝病、干燥综合征、部分类型炎症性肠病、多发性硬化症、甲状腺功能亢进、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急性特发性多神经炎、硬皮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1、发病人群广泛,一般女性多于男性,表现多组织器官损伤或者功能障碍;

2、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且大部分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不完全清楚;

3、一般病程较长,多迁延为慢性,病程中病情发展和缓解呈反复交替现象;

4、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病理变化,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慢性炎症;

5、大多数疾病尚无根治方法,不过及时、正规的治疗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疾病进展,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取得一定疗效。

4、非特异性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药物

临床上目前治疗自身免疫病常用的治疗方案除了控制发病诱因,如抗感染、避免日照和过度劳累等外,主要利用糖皮质激素、抗炎药和各种免疫抑制剂,抑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反应的各个环节,均为非特异性抑制作用,来削弱机体的免疫反应来减轻组织损伤。

这些治疗手段均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情的继续发展,但仍有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且免疫抑制剂抑制了患者的所有免疫功能,毒副作用较大。

5、干细胞有望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希望

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成熟的功能细胞,替代和修复死亡、受损细胞,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自身免疫性疾病存在免疫异常,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环节发挥作用。因此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优势不仅在于干细胞具有的免疫调节作用,能纠正细胞免疫失衡,抑制人体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减轻对损伤或自身免疫过程的炎症反应。其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和前景都非常可观。

6、干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的临床应用

关于干细胞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试验越来越多,据统计,三分之一的干细胞临床研究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此外,美国、韩国、欧盟等国家已批准干细胞针对克罗恩病的相关产品上市。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方面,干细胞能抑制适应性免疫应答,减少T和B细胞活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对接受同种异体干细胞的重症SLE患者进行4年随访后,发现近50%的患者出现临床缓解,总生存率约为94%。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试验方面,MSCs一方面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另一方面,MSCs可升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和IL-4的分泌水平,有助于抑制T细胞的活性和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继而减轻关节炎的症状和软骨的损害。有两项关于静脉移植干细胞的用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安全的,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观察到临床症状缓解,干预后3至6个月,外周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降低,Treg细胞数量增加。

2019年1月,八个干细胞临床研究项目按照《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国卫科教发〔2015〕48号)的规定完成备案,其中有一项即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中重度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9年3月,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布了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其中,“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红斑狼疮的关键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入围201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由此可见,干细胞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的临床应用可期!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关于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案例。随着研究和应用的进展,间充质干细胞,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良好的治疗效果逐渐凸显。间充质势必成为一种能够助力自身免疫性疾病康复的全新治疗方法。

END